时间:2022-09-06 18:05:22 | 浏览:3922
文 | 赵新芳
(本文一切权利归作者所有。)
(一)
紫金山横跨晋、冀两省。在茫茫太行群山之中,她的山势虽然不是最高、最大,但在周边几十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却显得十分另类,就像一位健美运动员,虽然貌不惊人,但却不卑不亢,并且不时地、别出心裁地显摆、张扬着自己,更像一位走在T型舞台上的模特儿,和着强劲音节,伴着闪烁的灯光,不断地从不同角度变换着自己的身姿。
从前坪方向登山,当穿过一个小自然村,转过几道弯后,紫金山的主峰突然会像一道屏障一样横亘在众人面前,显得有些蛮横、霸道,让人感到措手不及,又平生出几分畏惧,但当人们悄悄地从她的面前绕过,又从她的脊背登上顶峰时,她又是那样地自然和温顺。
从北侧的道士谷洞观山,她似乎又换了一个面孔。突兀而起,直刺云天,那半圆的、层层叠叠断落出来的红色石壁,被岁月之手打磨得既齐整又错落,既光滑又皱折,粗犷中透着柔美。
从山西一侧看到的紫金山,更是另一个洞天,另一种风采。汽车顺着邢左公路刚驶入山西省界,穿过第一个村庄上庄村不远,就会在左手方的不远处看到一个颜色与形状都与众不同的山峰,那就是紫金山。周边的山头都是浑圆的,犹如馍馍似的,而她却齐整整的,犹如一个梯形平台;四围的山色都是青色的,而她却雾霭缭绕泛着袅袅紫光。
月光下的紫金山,处处都充满神秘感。远远望去,逶迤而下的山势犹如一条腾飞的龙,龙头高昂,龙身翩翩;再看主峰那错落崛起的两个山头,又如一张仰天长啸的雄狮的嘴;单看紫金冠朝北的一面,又似一位蒙古人的脸,扁平刚毅,好像正注视着远方的草原呢?脑后连接起来的山脉更似被风吹开的一缕长发,飘逸、疏放。
走在洒满月光的主峰环道上,山与人似乎到了形影难分的地步,待接近“读书台”近距离回望紫金冠时,那陡然而起的嶙峋怪石,竟然成了一尊徒手而立的老翁;再走几步回望,又变成了穿着铠甲的武士;再回望,众人皆惊愕,“那不是一只欲飞的雄鹰吗?!”
只有站在紫金冠的“观星台”上,才能真正体验到“天人合一”的感觉。明月如练儿,光芒犹如薄纱,弥漫在无边的环宇间,四散的星星眨巴着眼睛,隐藏在浓浓的薄纱中,似隐似现。此时,星、月、山、人似乎都混淆在了同一个空间,如梦如幻……
(二)
紫金山从大地初开的混沌中诞生,又如此这般地从亘古走来,直至人类文明发展到13世纪初、中叶,才翻开了她的最辉煌、最厚重的一页,那就是出现了有着“元初五杰”摇篮之称的紫金书院。这之前,紫金山不叫紫金山,而是因在唐代就建起来的一个道观而得其名曰“真功庙崖”。
如果从现代人的视角,尤其是站在中原邢台人的角度来看,在700多年以前,在生产力非常落后的年代,在那人烟稀少、狼虫虎豹频频出没的地方,在那远离都市近百公里、连现代人都必须攀爬才能到达的太行深山区,怎么能存在一所代表人类文明最高水准的“书院”?在如此“蛮荒”“闭塞”之地,书院的“师生”如何生存?如何学习研究?如何交流信息?……
只有到过紫金山实地考察,只有从“时光隧道”返回到700多年前,这些疑问才能渐渐获释。
700多年前的邢台正是北方游牧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强烈冲突的年代,文化冲突的最高形式就是战争,而在冷兵器时代的格杀中,蛮野、骠悍的游牧民族总是占据上风,而这个时期竟长达240多年。
从1125年金占领邢州至1251年蒙古军灭金趋于稳定,期间120多年都是战乱频仍,大的战事最少有5次之多,“屠城”现象少则也有两次。如:“1213年蒙古军大举犯金,攻陷邢州,肆意杀掠,城内一片狼藉,名刹天宁寺、开元寺、圆照塔等在浩劫中尽为瓦砾。”再如:“1225年,蒙河西兵副元帅武仙,于正定反蒙归金,蒙军多次攻邢州,致使战祸连年不止…… 州民由1万余户减至5000余户。”
由此可以想象出当时邢州平原的社会混乱状况,而与之相邻的山西一侧,由于太行山“天堑”的自然阻隔,再加上长期属于游牧民族的“腹里”地区,战事相对较少,百姓的生活也比较平稳。
再则从地理形势看,河北一侧山高坡陡,沟壑纵横,车马都不能行走,但山西一侧却是坡缓丘圆,特别是山下的“上庄川”则一马平川,车马畅通无阻,并能直达太原盆地乃至雁北地区,再至游牧民族的发祥地——漠北草原。
由此可推测:当时的紫金山周围地区,尤其是晋冀交界处应该是十分“繁华”的,文化氛围也是很浓厚的。其景象为:大批难民扶老携幼,肩挑驴驮,有气无力地从九曲十八盘的驿道上攀援上来,待筋疲力尽地站到山西一侧的缓坡上时,早已失望了的眼神不仅亮了起来,这里不仅没有战火,没有屠杀,有的却是僧徒众多的庙宇,和从那些庙宇里不断施舍出来的粥饭,更有可乘坐的车马任意地疏散到山西平原……
鉴于如此的天时、地利,紫金书院在此兴起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
紫金书院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书院。在此是否可以作如下解释和区别:
传统书院如著名的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嵩山书院,应天府书院等,虽然“始于唐,盛于宋,沿于明清”,绵延1000多年,但其核心都是弘扬理学,服务科举,都是“坐而论道”,培养的又多是“纯粹”的理学家,文学家,诸如朱熹、韩愈、辛弃疾、范成大、王船山等等。
紫金书院则是以研究自然规律为目标的,是“知与行”的统一,是以观察、实践为主,培养的是以郭守敬、王恂为代表的中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
如果从现代学科论,前者是研究社会科学的,后者则是研究自然科学的;如果从现代教育论,前者是普通教育,后者则是职业教育,或者前者为文学院,后者是理工学院。
但非常令现代人感到遗憾的是,这个曾经造就过世界级的科学家圣地,竟没有被树为主流历史,其地面建筑竟然没有跨过一个朝代(明朝初年)就被夷为平地,这不能说不是“重文轻理”“汉文化至上”的狭隘历史观的赤裸裸的表现,更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悲哀!
紫金书院是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的结合物,或者说是蒙汉文明的结晶。以农耕为主的汉文化重积累,重传承,重伦理。而以游牧为主的蒙文化则“一岁一枯荣”,重实用,重拓展,重创新。而集二者之大成者首推刘秉忠。
刘出生于1216年,除“世代事辽”的家庭影响外,其本人的成长环境都是在金人(也属游牧民族)的统治下,因而他的思想既有儒教成分,又有释、道色彩,既有科学的,又有文学的,既有政治的,又有军事的。他又不失时机地(利用在邢州为父守孝的短短一年时间)把自己的思想全盘移植到紫金书院,成为书院的最高宗旨。
紫金书院又是以道教文化奠基的,这一点无论是现象还是内涵都能得到充分的证实。如果站在紫金冠的观星台上,就会惊奇地发现周边的山川自然拼成了一幅典型的“八卦图”,山西一侧的上庄川为“阳鱼”,河北的前坪至白岸川则为“阴鱼”,再看周围的山势俨然一个“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阵式,又有八个大多用“脑”作名的山峰围绕其中,正北:龙骨脑,东北:五指脑,正东:天马山,东南:五指山,正南:摩天岭,西南:太平脑,正西:锣鼓脑,西北:宋脑怀。
“八卦图”绝不是一种偶然的巧合,而是刘秉忠当年建书院时精心选择了的,因为“八卦”的原始意义就是古人测量日影的纪录,这正和刘秉忠的思想不谋而和。这些理念在其弟子郭守敬以后制作的许多测量仪器中也有体现,如大明滴漏的时刻标志就有“青龙、朱雀”等。
紫金书院的学术研究思想和方法又深刻体现了道家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自然、生命、和谐”的理念,书院的研究目标很明确,就是在观察千变万化的大自然中寻找规律,而寻找规律又是为了应用,包括农业的,牧业的,军事的等。
以后的研究成果更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如郭守敬、王恂等人在缜密、持续不断的观测中,创造了举世闻名、惠及万代的《授时历》,同时在过程中又产生了二十多项新发明,为后代所敬仰。
(四)
在此,我不得不调动我的全部思维和想象力来再现当年紫金书院的一幕。
蒙古太宗十九年(1247年)暮春的一个傍晚,一轮落日渐渐失去光泽,像一个大火球似的慢慢落到锣鼓脑的南侧,落日的余晖和灿烂的晚霞把紫金山涂抹的斑斓无比。
紫金冠一侧的书院更显得庄严、神秘,那几乎齐于冠顶的白色“蜗式”主建筑,在晚霞的映照下更是熠熠生辉,那扁长的矮矮的红石围墙中间镶嵌着一个道士帽式的门楼,和门口相接的是一排宽宽的、时缓时急的石阶,一直通到山下的平缓之地,顺着石阶出出进进的人流和弥漫在空中的缕缕炊烟无不显示着书院的兴盛。
在那个“蜗式”建筑的大堂内,几个穿戴不一的年轻人席地、扶案相向而作,一位三十岁左右的英俊青年时站时坐,手舞足蹈,侃侃而谈:“从目前时局看,蒙古帝国的统一已是大势所趋。尤其忽必烈亲王必‘大有为于天下’,他不仅能征善战,还十分热心学习汉文化,重视引进汉臣,这和其他蒙古将领只知征杀抢掠形成鲜明对比,吾辈应做好一切准备来辅佐他……”
这个人就是已在忽必烈帐下担任要职的刘秉忠,围绕他身旁的还有张文谦、王易、张恂、郭守敬等学子。
门吏的一声“报”!打断了刘秉忠的演讲,他停住话头问道:“啥事?讲!”
“牌子来报关情!”
“进来吧!”
一个全副武装的“站赤兵”破门而入,行军礼后报告道:“近三天通往河北的人增多,大多是还乡耕种的。”
刘秉忠惊喜之后说道:“好,对这些人要鼓励,对极度困难的还要钱粮资助。”
牌子刚下去,门吏又报告说当地两位绅士求见,刘秉忠摆手说道:“鄙人守孝期间不便会客。”但稍加犹豫又招呼门吏:“还是让他们进来吧,也好顺便筹些钱粮。”
众人一看这堂课实在是上不下去了,只好作罢去忙自己的事情。此时,稚气未脱的郭守敬更是一溜儿小跑出后门,登上观星台,观测日落,这已经是他一个月之内第五次观测日落了,和第一次相比已有了很大的差距,郭守敬屈下一只腿认真地记载着。
刘秉忠送走客人也缓缓登上山,绕过桃花洞来到紫金冠的东侧,透过掩映在浓浓晚霞中的太行山脉的峰峦巅嶂,他似乎又看到了那满目疮痍,民不聊生的邢州大地,还有刚去世的父亲……,国难家难一齐涌上心头,他禁不住又默默地诵起了那首《桃花曲》来:
青山千里,沧波千里,白云千里。
行程问行客,更无穷山水。
青史功名都半纸。
念刘郎、鬓先如此。
桃源觅无路,对溪花红紫。
做完“功课”的郭守敬,下山时迎头碰上站在山崖边瞩目而立的刘秉忠。此时的郭守敬似乎也十分了解师傅的伤感心情,悄悄走过去关切地劝说道:“师傅,这儿的风儿太凉了,咱们下去吧?”刘秉忠欣慰地笑了笑,和郭守敬一同下了山。
(更多精彩请搜索关注“宁晋读书人”微信公众号。)
11月13日上午,在紫金山脚下的白马公园广场举办的“宣传森林防火常识 共同守护绿色家园”公益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主动加入护林志愿者。扬子晚报网11月13日讯(记者 徐昇)秋冬来临,南京紫金山披上了色彩斑斓的“秋衣”。
来源:ICphoto2022年2月8日,虎年初雪后的南京紫金山巅玉树琼枝、银装素裹,市民游客纷纷前来打卡地标雪景。此前一天南京普降大到暴雪,气象部门先后发布暴雪和道路结冰两个黄色预警信号。
记者昨天从市建委获悉,紫金山—玄武湖城市中心公园太岗路南段地下通道建设工程已立项,即将于年内实施。东侧在白马公园内,西侧在环湖路太平堤站北侧,采取顶管下穿方式施工。如此一来,用于沟通紫金山和玄武湖两大风景区的规划下穿通道将全部完成。
该县牢牢看护好十万大山这一“传家宝”,按照“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的要求推进脱贫攻坚,在减贫防贫、教育扶贫、住房医疗保障、产业扶贫方面。上思是自治区21个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县之一,绿色生态是它最大的特色和品牌,十万大山闻名遐迩。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婺城区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相互支撑、互促共进,努力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绿色发展之路。绿水青山靓起来盛夏的白沙溪水流潺
极目新闻记者 陈勇这些天,湖北汉川的汈汊湖火了。近十万只过冬的候鸟,在湖中觅食嬉戏,展翅高飞时遮天蔽日,场面十分壮观。这段绝美的视频,不仅上了中央电视台,还在网上被疯转,网友们都说“真想到现场看看”。2014年1月,记者曾在做“湖北湖泊调查
全区森林覆盖率56.6%、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94天、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优良率100%、修复水土流失面积1125亩、启动渭河1500亩生态环境改造提升工程,绿化道路水系157.8公里……这一个个数字足以证明了渭滨区坚持生态立区战略,以推
7月10日,幸福航空控股有限公司旗下上海金山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获得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颁发的上海金山水上机场A类许可证。上海金山水上机场是目前上海市唯一的A类通用机场,也是全国首个对公众开放提供通航运输服务的水上通用机场。上海金山水上机
上海金山水上机场要来啦!这是目前上海市唯一的A类通用机场,也是全国首个对公众开放提供通航运输服务的水上通用机场。近日,幸福航空控股有限公司旗下上海金山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获得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颁发的上海金山水上机场A类许可证。据了解,上
文末有招募素人体验师和故地重游活动哦~当我们掀开神秘的面纱,探寻这座金陵珍宝的真实底蕴。钟山高尔夫的的非凡魅力就如同一本著作,随时间逐渐浮于眼前。▍ 有一方天地,存于山水间 ▍“抬头黄绿相间,俯首满地金黄”。酒店隐于紫金山脚下,钟灵毓秀的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