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世界地球日|惠州:严守生态基底,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

2022-09-07 12:15:15 1470

摘要:52年前,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为呼吁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世界地球日应运而生。52年后的当下,生态文明理念正深入人心,绿色低碳发展、高质量发展成为方向。4月22日,第53个世界地球日如约而至,“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今年活。...

52年前,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为呼吁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世界地球日应运而生。52年后的当下,生态文明理念正深入人心,绿色低碳发展、高质量发展成为方向。

4月22日,第53个世界地球日如约而至,“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今年活动日主题,引导全社会各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作为自然资源优越的优美花园城市,惠州始终坚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子。在深度融深融湾的进程中,惠州市自然资源部门规划统筹高效利用资源,精准供给自然资源要素,在支撑城市产业项目高效建设的同时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持续深化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和生态修复,厚植城市绿色生态优势。

“惠州的自然资源虽然禀赋,但终究是有限的,需要我们全力守护好、利用好,合理高效发挥资源的效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城市社会经济与生态协同高效发展。”惠州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面对当前“双区”建设的历史机遇,该局将恪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不断精细要素管控和保护举措,为惠州打造珠江东岸新增长极、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地区和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做足自然资源要素支撑。

统筹规划

谋划国土空间新格局,厚植城市生态基底

地处南海之滨的惠州,背山面海,环拥西湖,自然生态要素丰富多样。“半城山色半城湖”是对城市景观形态的生动描述,同样也是对城市山水林田湖海矿资源齐聚的禀赋生态生动注解。

“丰富的山水自然资源是大自然的馈赠,是城市发展的底气,是惠州人民的福气。”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然要素管控部门就是要将珍贵的城市生态资源守护好,管理好,不浪费,将资源用到城市发展最需要的地方,最大限度地发挥要素效能。

如何施策?记者了解到,惠州市自然资源局当前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落实到了全市自然资源管控的全过程。在高效支撑城市实业兴市策略同时不断厚植城市生态基底,积极构建多功能生态廊道体系,加速搭建山水城市框架格局。

结合新一轮的国土空间规划试点工作创新谋划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格局体系。围绕惠州建设国内更加幸福一流城市目标,统筹谋划由生态发展区、城市发展区和海洋发展区构成市域“1+1+1”国土空间规划发展格局。初步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农田控制线和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预案,厘清城市生态底数,守牢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

在深度融深融湾的背景下,随着国土空间生态格局和保护工作的推进,惠州还将积极参与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粤港澳大湾区森林碳汇能力,协同共建区域防洪减灾体系,全面提升大湾区的灾害防御能力。

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生物迁徙功能的生态廊道将以现有林地为主要构成,依托已有的森林资源,以市区斑块状森林和绿地为廊道衔接点,将全市范围内的森林资源进行串联,构建市域范围内的生物迁徙廊道体系。

基于城市山水资源格局,水源涵养功能的生态廊道则依托纵横交错的水网体系,重点发挥东江、增江、西枝江、响水河等河涌水系水源涵养的生态功能;海洋生态功能的生态廊道则依托大亚湾、红海湾海岸带以及大亚湾种质资源保护区,通过红树林种植、海堤生态化、沙滩整治等措施,强化海洋生态屏障功能。

“惠州这座城市是很受自然护佑的,山水林田湖海矿等生态资源一应俱全,用好这些生态资源就是守住了‘金山银山’。”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惠州加快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实施的同时还进一步推动保护体系的完善,组织编制《大亚湾西枝江流域山水林田湖海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实施方案》,全力构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修复

新种植红树林约2800亩,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除了山水生态格局不断优化,还体现在城市建设和资源开发利用后的整治和修补。在这一方面,惠州坚定实施的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和海洋生态修复工作备受各界赞誉。

临近傍晚时分,在夕阳下的成片红树林里,鹭鸟齐飞归巢、虾蟹往来觅食……在惠东的考洲洋海域的滩涂上,一幅幅鹭鸟归林、虾蟹嬉戏的海洋生态多样化画面正在频频上演。

随着考洲洋—罂公洲至赤岸区域海岸带整治及生态修复工程项目、东山海大型人工鱼礁示范区建设项目等海洋生态修复项目的实施,在惠东的考洲洋沿岸、大亚湾的海滨,惠州海岸生态正在发生着可喜的变化,大面积的红树林种植,海洋生物的和谐生态美景重现。

“作为全省的海洋大市,惠州有着281.4公里的海岸线,海洋资源丰富。向海而兴,向海图强,在不断推进海洋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保护和修复好海洋生态同样关键。”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惠州近年来通过大力推动海湾、海岸整治修复,遏制违法用海行为,既有效地保护了海洋生物多样性,又推动着海洋经济的稳定发展。

惠州市自然资源局统计的数据显示,全市在“十三五”期间共计完成了海岸线整治修复长度65.368公里。去年以来,完成2019年度、2020年度省级海洋生态修复专项资金项目市级验收工作,在平海内港、范和港、大埔屯等海域新增红树林面积1704亩,整治修复岸线长度约8.3公里。

与此同时,惠州去年申请省级海洋生态修复专项资金4400万元,在考洲洋开展红树林种植,计划新增红树林面积1100亩。

不只是美丽海湾行动的实施,惠州海岸线保护与利用各项工作均取得了长足进步。通过完善岸段标识设置工作切实遏制将违法占用岸线行为;有序推进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置和严格落实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要求,实施岸线占补平衡,切实有效地保护海洋生态多样化,守护海岸带沿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景观。

此外,惠州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也在有序开展。去年以来,该局积极推进山水工程项目申报工作和迈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步伐,深入推进拆旧复垦专项治理和矿山环境整治。截至年初,全市已完成拆旧复垦验收面积1623亩,超额完成省下达的1200亩任务;绿色矿山治理复绿面积约34公顷,超额完成省下达的23.95公顷任务。

耕地保护

严守耕地保护红线,连续21年耕地占补平衡

作为山水林田湖海矿生态体系中最特殊的一环,“田”在完善城市自然生态资源要素的同时还为城市的粮食安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为切实守牢生态基底,端稳城市的“饭碗”,惠州市逐步搭建起了严格的耕地保护机制和坚决查处占耕行为行为的惩治措施体系。

在近期发布的《惠州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中,惠州拥有耕地91372.14公顷(137.06万亩)。对比全市约11347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规模,以及最新统计的606.6万常住人口数量,耕地占比不高,人均面积较低的局面明显。

如何才能牢牢端稳手中的“饭碗”?近年来,惠州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大力推进垦造水田、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在充分保障产业、轨道交通等大项目落地的同时坚守耕地保护红线不动摇。

“耕地红线就是城市的饭碗,关系着城市最基础的粮食安全,是城市的‘生命线’。”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直言该局始终将保护耕地工作当做核心工作来抓。“尽管当前的惠州在发展大机遇下,高铁、城际、公路等线性工程不断提速建设,耕地保护面临着不小的压力,但通过全力推进垦造水田等工作,严格落实占补平衡,牢守耕地红线。”

在实施层面,据该局土地开发整理中心统计数据,自2017年以来,全市范围内已实施垦造水田项目66个约1.93万亩,其中:市自行垦造水田项目52个1.31万亩;省建工项目14个0.62万亩。截至今年初,已完工核发验收意见函面积1.4万亩,形成水田指标9338亩,为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自然资源执法督查层面,该局严格抓好自然资源执法监督,将土地卫片执法与“两违”整治有机结合,2020年违法用地整改成效显著,卫片整改面积超1.5万亩,违法占耕比3.48%,远低于15%问责比例红线;同时,狠抓农村乱占耕建房整治工作,全面摸排存量问题图斑79502个,顺利完成365宗农村新增乱占耕地建房行为的整改。

随着各项举措的有序落实,惠州耕地保护工作迎来新发展。“当前惠州已连续21年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局将持续落实耕地保护各项要求,加大卫片执法检查的力度、强度、硬度,充分运用好“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土地执法动态监测监管机制,对新增占用耕地实行“零容忍”。

【采写】张峰

【图片】王昌辉

【通讯员】陈佛良

【作者】 张峰;王昌辉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